时间:2022/1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家好,我是胖乎律师。深耕行业发展。

英国老牌媒体《金融时报》在年,完成了“数字订阅付费用户破百万”的发展目标。而“知识付费”也成为众多老牌媒体应对“互联网”冲击的重要转型渠道。

很多人都好奇的一个问题,在这个信息公开资讯免费的时代,“付费”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

我们通过分析老牌媒体的付费转型之路,来看“互联网+法律”的时代下,律师行业的知识付费是否可能实现。

先说原因。

知识付费说到底是一个对用户的筛选机制。你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用户,而只需要紧紧抓住你需要的那部分用户。

我们之前说到,很多法律网站打出的“免费咨询”旗号,想以此吸引更多的咨询当事人。而对于入驻其中的律师而言,却普遍苦不堪言。

“免费咨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咨询门槛,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无用咨询”。

这也是很多律师们的苦恼,牺牲了自己的时间,为网站维持了流量,而案源的转化却迟迟无法变现,反倒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而“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无用咨询”这个问题,但由此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一.付费服务的价值问题。

二.付费服务的监管问题。

首先来看服务价值问题。“免费”到“付费”的 转变,就是消费主体和生产主体之间由一种相对平等到一种相对不平等的地位转变过程。

“免费咨询”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聊天。不管你们是朋友还是陌生人。

而“付费”却是一种商业行为,服务接受方需要服务提供者给予一定的服务价值。

就像那些各自建立了“付费墙”的老牌媒体一样,他们深知,付费的前提是持续且优质的内容生产。

从当事人咨询的角度,我们来分析律师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价值体现。

1.从内容上,是否给提问者提供了专业的知识产品或相应的解决方法。

2.从流程上,问答的次数设置是否合适合理。

当次数过少:价值提供者和接受者将很难达成想要的服务效果。

当次数过多:价值提供者很难把控自己的时间成本,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举例来看,作为医学领域的专业服务提供者——丁香医生在“付费问诊”服务次数上的设定。

(在三次提问过程中,医生将同时扮演问题解决者和问题引导者的角色。)

而三次提问的设定,基于普遍性的线下门诊看病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个次数的设定中,双方可以达成基本的信息互换和价值分享。对患者而言,得到了付费的相应价值回报,而对医生而言,也可合理把控自己的时间成本。

当然,特殊情况也不得不考虑在内,当限定的问答次数无法满足个别的疑难病症的解决需求时,丁香医生则设立了需要重新付费的“追问环节”。

这是“付费咨询”所包含的服务价值,从内容和流程上的一种体现形式,我们可以类比参考寻找律师行业的“付费咨询”模式。

其次来看付费服务的监管问题。我们提到在提供价值和接受价值的过程中,内容价值的大小把控是一方面,而监管又是另一方面。

简单说,如果消费者不认可自己买来的价值内容,或者提出应当获得更好(多)的服务价值时,对于价值的提供者来说应该怎么办?

此时就必须要求一个第三方来“主持公道”,即对“服务价值”进行产品监管。

在各大行业相应的咨询平台上,平台可以作为监管的一方,但是最重要的监管还是“群众的目光”。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服务提供者的“好评率”。

今天我们来谈“付费时代”开启了吗?“付费”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恐怕是:

大势所趋。任重道远。

胖乎观点。希望给大家启发。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18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