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工程监理行业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注册监理工程师含金量受到了影响。大家都在分析其中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小编认为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定位问题出在了根上,为什么这样说,看小编的分析:

工程监理行业人员配备要求目前是按照管理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来决定现场配备人员的数量。而工程监理本质上是一种轻资产的技术服务,实际上却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配备人数数量,这形成了一种反差,导致实际工作中项目人员往往都没有配齐,数量严重不足,列如要求配备13人的项目,实际上只有2人在现场负责。这就是很多监理人反应的一个监理员岗位往往做着专监、总监的工作。

由于监理费价格战,下浮40%的中标价是家常便饭。所以在项目上本来监理取费就低,在人员配置上就会出现欠缺,当然,建设单位为了支付更低的监理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建设单位可能随时翻脸,主动权进一步掌握在建设单位手中,建设单位收放自如,对监理可严可松,监理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建设单位不重视监理的恶性循环。认为监理可有可无,这就是问题所在。

其次,监理的项目管理工作与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内容高度重复,没能体现出监理的优势和亮点,监理和施工单位在工程上同样是抓质量、安全、进度,相同的工作内容导致出现要求监理旁站等不合理内容。以至于流行监理人员去充当施工单位的质量员,这些都老生常谈的话题。小编认为旁站、工序验收等内容应该剔除监理工作内容,谁施工谁负责。监理只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对分部工程验收以及单位工程验收提出指导意见。对于工程的进度、安全、经济的控制更没存在的必要。即使监理想对进度、安全、经济进行把控,实际工作中监理往往也是爱莫能助。

监理应该是对技术质量进行专业服务的定位,借助于这些年兴起的第三方飞检模式也许是监理未来可以借鉴发展的方向。

从其他行业发展来看,例如安全评价机构、环评机构、造价机构、律师事务所都是以技术来支撑业务发展。综上所述,工程师监理行业应该减负,轻装前行,把原本就该建设单位业主自己负责的内容归还,做好技术质量咨询、验收服务。剔除安全、进度、经济控制不合理内容,才是殊途同归。

原著:余献敬未修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19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