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辑导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更多行业开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等;而医疗行业由于去年疫情的冲击,线上医疗发展迅速;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观点摘要

1.市场规模估算

根据调研和易观、艾瑞机构估算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6亿元,占比近47.7%,自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 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

2.用户调研

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适用场景,超过1/3的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来处理小病、慢性病或病后监测及康复更适合,而不适合一些重疾病。

疫情期间,用户的消费习惯有明显改变,对互联网+医疗产品依赖更多,一直被困家中的用户对运动康复、饮食搭配、家庭监测等的需求都有了明显增加。

3.观点简要

互联网+医疗行业受*策影响极大,在年*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资源的核心则在于 的能与互联网环境相匹配的医护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

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可降低时间成本、个性化定制、信思进明等优势全面凸显,在疫情来临,聚集接触不便的场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也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医疗体系。

二、中国医疗困境

1.东西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良莠不齐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开资料显示,医院医院数量明显多于中部、西部;东部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及执业医师数量更是相对中部、西部有 优势。

从比例来看,东部医疗机构的平均卫生技术人员是要优于中部、西部地区。

总体而言,东部总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资源具有显著优势。就地区而言,城乡差异同样不可小觑,优质医疗资源基本集中于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乡村基础医疗资源则形同虚设,难以满足广大乡村群众卫生医疗需求。

2.过度医疗现象存在,筛选和度量机制的平衡尚未达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球卫生领域每年花费7.1万亿美元,其中20%~40%被浪费在一些性价比并非 或不必要的技术手段或策略,也就是投入和产出比并非 的方式上。

我国由于“以药养医”、医疗理念相对滞后、医患之间不信任等问题,使得过度医疗长期存在,如年医学 期刊《Lancet》点名中国存在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率过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更优利用医疗资源,避免过度医疗,对我国而言将更有实践意义。

三、困境下的改革——分级诊疗

1.结合互联网+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平台

作为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重头戏,分级诊疗指的是我国的各级医疗机构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对各类疾病进行分级,并承担不同级别疾病的治疗。在分级治疗的制度之下,常见病多在一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慢性病往往在二级医疗机构中进行诊治,而疑难病或者是危重病则在三级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基于此,实现分级诊疗必须正视并解决两大困局:一方面是灵活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调配医疗资源,让医院间流动,进一步实现医生资源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患者的分流就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年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

2.困境下的改革——价值医疗:尚处于实施初期,互联网+可发挥空间广

价值医疗的模式源于美国,是指基于患者健康结果来收费。同时价值医疗中的“价值”是指健康结果的测量和医疗花费的支出,提倡花最少的钱达到 的治疗效果。

在我国,还应该考量价值医疗的“价值”是谁的诉求,*府、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企业、患者的总体目标相同,但各自核心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

价值医疗要更好地实施则必须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如通过Al检测,医疗大数据更好评估病情,通过临床辅助决策更好制定治疗方案等。

四、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 医疗、健康管理。

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

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 医疗的效果。

五、互联网+医疗内容概述

多领域、不同场景、服务种类相对复杂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医疗已涉及诊前、诊中、诊后多个环节。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服告指出至少已在挂号、检查、开药、缴费、异地就医报、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等多个方面为医疗健康普惠更多人起到了推进作用;但目前服务种类过多,这些服务是否全应纳入互联网+医疗的范畴仍有待时间考验。

六、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

已完成0至2.0阶段的转化,医院3.0阶段转型。

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以PC互联网为主的1.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2.0时代,目前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医院为转型方向的3.0阶段。

最终3.0阶段将会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

1.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1/3)

20世纪末至年:起步晚、奠基缓、成长快。

我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医疗与电子化,医院工作流程与计算机的融合。

21世纪的 个十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逐渐互联网化,在线医疗逐渐崛起并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基于PC端的预约挂号、分诊、电话咨询等服务使得传统医疗模式得到初步的改变;在减轻医疗就诊压力与简便流程的双重作用下,配合当时新医改(年)的冲击,医院信息化出现新的热潮,为未来医疗大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雏形,为实现区域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

近十年来,在4G技术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及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服务逐渐由PC端转向移动端,大量就医助手等移动医疗APP医院官方APP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医疗作为大家公认的当时 一个还未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终于赶上了末班车,并同时获得了大量投资机遇,年互联网+医疗获得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而获得投资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整个行业获得高速发展。

2.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2/3)

年至年:行业进入理性期,笔均融资大幅度上升。

年,一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流出,意见稿指出,此前医院、云医院、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同时对医生多地执业等问题持否定态度。

另一方面,在当时行业内部一直积压的问题:如监管缺乏导致催生主流业态的多重乱像,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等问题愈演愈烈;使市场逐渐放弃广撒网的方式,转而涌入数量少,但真正具有高价值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合格的企业则惨遭淘汰。

自年开始一直持续攀升的互联网+医疗融资数量受到遏制,但同时投资金额却持续增长-年的笔均融资从0.76亿元/笔上升至2.53亿元/笔,说明市场投资集中度增加,非理性投资减少。

3.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3/3)

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

据监测数据显示,自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

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

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

研究认为,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认知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

七、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

1.老龄化及慢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

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

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 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

2.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和共享

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而由于监管要求,医院并非是一个可以单独运行的主体,其必须依赖于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因而医院成为医院存在的基础,并得以将医疗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24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