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哪些问题会导致来访者脱落率高呢?

为什么有些咨询会进展的异常困难?

我该将我的来访者引导向何方?

很多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都束手无策,无法确立正确的咨询目标;或者得到许多庞杂的信息,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也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来访者无法在你这里得到足够的支持感,或者长期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咨询结果没有信心,自然脱落率就会高,咨询效率也非常低下。其实这些是很常见的问题,是困扰很多新手咨询师,也是督导中频繁讨论的议题,个案概念化(caseconceptualization)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外,个案概念化通常作为一个专题纳入咨询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使咨询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在我国,无论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对个案概念化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个案概念化的能做什么呢?

整合来访者的信息,成为某种治疗理论以及研究证据;提升来访者的治疗动机。让复杂的问题清晰化。有意识有策略地选择干预方法。识别来访者的优势,找出最有效率的方式。预测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个案概念化是有效能的咨询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概念化是评估与干预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步骤,既是对评估获得信息的整合,又是进一步干预的基础。咨询师对个案形成的概念化对评估内容具有指导作用,正是根据工作假设选择适当的干预策略。在临床方面,个案概念化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

来访者是一位大学二年级男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前来咨询。主诉从高二下学期开始,经常想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某化学分子式为什么这样构成?奇怪的是他宁愿自己冥思苦想找寻答案,也不喜欢看书或问别人。这些想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以致影响学习,非常焦虑。

来访者出生在南方某县城,独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学习 。临近中考时父亲查出身患癌症,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填报高中志愿时,父亲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子能够自立,坚持让他报考中专。

在他私自改报高中后,父亲只问了一句话:“你能不能和以往一样跟得上学习”。高一时父亲去世。来访者后来顺利升入大学,为人处事谨慎、好强,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

综合来访者的各种信息,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对个案进行理论假设。来访者从小学习 ,经常被肯定、被赞赏。对他而言,问题的关键不是父亲决定让他放弃高中,而是父亲怀疑他的能力,内心非常愤怒但超我又不允许,只能压抑到潜意识里。于是出现私自改报志愿的行为,但这样违抗优势他十分内疚,内心深处一直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其实,他不断思索一些问题是想向父亲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都是自己想出的答案,表明自己是比别人聪明的。正是因为它需要用学习成绩证明自己,所以在学习效率降低时才会如此焦虑。而从认知疗法来看,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既有无能类的核心信念,“我无能,我不够好(根据成就)”,也有不可爱类的核心信念,“我没有价值,我不够好(被他人所爱)”。来访者的中间信念是“如果我连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说明我没有价值,是个失败者”。因此来访者从小就非常努力,在各方面极为 。但这种观点因为父亲曾经的怀疑有所波动,于是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每当处于类似的情景境,自动化思维“如果我不比别人强,就说明自己不够 ”就会出现。在中学时,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还是积极信念占优势,但进入大学后,因为身边的同学大多同样 ,自己不再能够始终保持优势,消极的信念突现出来,尽管来访者更加努力学习,但越来越感到焦虑,学习效率反而下降。表面看来,这位来访者咨询的是学习问题,通过个案概念化有助于发现来访者的核心问题。可见,对个案进行的概念化从本质上说是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结构的思考方式。(安芹.个案概念化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N].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除此之外,个案概念化还适用于各个流派,对于咨询师来说是提升自己咨询能力必不可少的“大杀器”。咨询师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外,还需要多问自己为什么,并保持对来访者以及自己的好奇和觉察,同时意识到个案概念化只是一个假设,是需要咨询师通过继续收集数据以及和来访者的互动来验证和修正的。而不是说有了个案概念化以后就不变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助力大家全面系统的学习个案概念化,此次,简单心理邀请到了 大师唐纳德·梅肯鲍姆博士,共同推出《跨流派通用个案概念化30讲》这门课程。↓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6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