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501/4842705.html 伙伴们大家好,今天一起聊聊考试! 上上周六参加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都还没来得及刷题,结果就顺利通过了。 恰逢周末考试,却腾不出一丁点儿复习的时间,只能够在临睡之前抱了抱“佛脚”。 由于考证券从业进展顺利,让我又燃起了再次征服CFA的斗志。 而今年对我而言又是需要沉淀的一年。 在备考CFA的过程中,我准备再拿下证券投资顾问资格考试,以及被称为小CFA的注册国际投资咨询师CIIA考试。 等过两年如果还有精力,甚至还想去挑战一下法考…… 看我好像考试成瘾,所以就有小伙伴跟我说,被优化待岗,准备在家全职带娃,同时备考咨询工程师,考完再出去就业。 我看完一身冷汗。 我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去考试,特别是有含金量的考试,这是为了逼迫自己被动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并和工作结合起来。 但如果考试变成了逃避现实压力的借口,那这种考试不考也罢。如果寄予过高的期望,恐怕也会带来更大的失望。 也有人说:湧哥,为啥我疯狂考证没啥用?每天都很疲惫,拿到的证也不少,怎么也没见实际派上用场? 这就要看你考的证书的含金量了。 那又怎么判断证书的含金量呢? 其实证书的含金量不同,能够发挥的价值各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凭借一纸证书成功转行、薪资翻番,而有的人好不容易把证拿到手后,证就开始“吃灰”。 我们在考证之前真的是有必要好好提前做做功课: 首先看证书“性质”。 大家要明确的是自己要考的证书是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是一些机构颁发的培训技能证书。 如果只是培训技能证书,基本就没有含金量,市场不认可,付费拿了证书也没有什么价值。 另外我们要看行业的认可度,你考的这个证书是不是你所处的行业必须要考的证书。 比如说CFP和AFP,几乎是银行人员必考的;基金从业、证券从业是入行的敲门砖;那么像CPA、法考和一建,不仅是人社部颁发的证书,也是属于从事专业工作的必要门槛。 CIIA和CFA虽然不是行业必须的,但是可以证明你在全球领域的专业认可度极高,有一定的社会认可性。 第三,某个证书吃香,至少这个证书要对应一个有前景的行业。 而一些“割韭菜”的证书也深谙此道,总是会描述一个完全不存在的行业未来有多风光。 实在没有想到,“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原来还能用在考证上。 就像家庭教育规划师、碳排放管理师等等。 大家自行体会吧。立帖为证,过几年再看,看看所谓的新兴行业、*金岗位未来是否真有市场。 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 《证书并非摇钱树,本事才是硬通货》,这篇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我一直很喜欢: “越有含金量的考试,越是百里挑一,不存在不努力就能包过一说。资格证是给真才实学者的标识,而非投机取巧者的通行证。归根结底,资格证并非摇钱树,只有真本事才是硬通货,唯有勤恳奋斗,才能敲开通往理想生活的大门。” 艰难的考证路上,总会有弯路,其实很多证书并不值得大家付出精力去考。 比如下面这76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其实早已经被陆续安排退出,所以要考以下证书的同学,一定要注意甄别! 在一些证书被取消的同时,这些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一直都是稳如泰山。 伙伴们,你手里现在有哪些证书呢?或者正准备打算考什么证?一起来留言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13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