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以改革促均衡,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历经十年非凡历程,吉林市教育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向江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 均衡发展跑出加速度 曾几何时,每年升学季,都会有那么几天,成千上万的家长汇聚在几所热点学校的校门口,焦急等候着孩子“小升初”择校考试成绩的公布。这一幕,已成为历史。如今,“择校热”逐年降温,家长和学生主动选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透过这种“教育现象”的转变,我们体会到了吉林市义务教育逐步踏上了均衡发展之路。 改造后的市通潭实验学校 办学条件更均衡。十年间吉林市教育局 发力,补齐均衡“短板”。改善薄弱学校校貌,配齐现代教学设备。吉林通潭实验学校过去是土操场,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师生没少吃苦头。如今,崭新、干净、平坦的塑胶操场,让学生体育课和大课间都兴致满满,校园充满欢声笑语。吉林市第58中学王老师介绍,过去土操场时,下雨天要踩着砖头进教学楼,现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连操场上的科技文化长廊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船营区实验小学“大学区”教学活动 教育水平更均衡。作为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学区”管理改革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一所优质学校与相邻几所普通学校划定为统一“大学区”,“大学区”内“计划同盘、管理同谋、人才同用、活动共行、资源共享”,实现强校带弱校,城市帮乡村。经过几年深耕与探索,如今74个大学区已覆盖全域义务教育学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市教育局持续发力,发挥“互联网+教育”技术优势,以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发展,通过“空中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迅速传递到乡村,带动乡村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市 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崔志芳到磐石市城南小学送教 师资队伍更均衡。因为*策倾斜、资金投足、帮扶得力,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启动三年一轮的校长、教师交流,改善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国培”“省培”教师培训名额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组织“名优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引领示范;开展特岗教师招聘,补充优化乡镇教师资源配置。今天的讲台上,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已不再是少数学校的专属,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杨卫红老师、船营区第十三小学的张银凤老师、桦甸市二道甸子镇荒沟庙村小的梁淑华老师……这些名师标兵都躬耕在过去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一线。 市二十三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 各校生源更均衡。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策的出炉,为薄弱学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校生源走向均衡化,提升了薄弱学校发展的信心。为了从生源角度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吉林市在重点高中录取过程中持续加大“指标生”*策力度,市区实施“指标生”*策的重点高中从6所增加到12所,名额分配比例从30%提高到80%,底线分数从下调10分到下调50分,5%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指标生”*策惠及江城百姓,家长逐渐认识到,“家门口”的学校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优质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天,吉林市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呈现出新的发展气象。教学环境从基本的“教室、操场、实验室”扩增到现在的“活动室、录播室、体育馆”;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粉笔、教案、黑板”转化为现代的“宽带、视频、平板”;教育理念从“学好数理化”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方式从单一的“事业编招聘”增添到“免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招聘”;教师素质提升措施从“以教研活动提升水平、以专项培训提升师能”增加到“狠抓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与选树师德先进典型正面引领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吉林市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中实现了硬件与软件双提升,学校“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市第二实验小学冰雪课 应试教育被“稀释”,素质教育被“调浓”。曾经一度为社会主流观念的“唯分数论”,在教育奋进历程中,被不断提升的素质教育内涵所淹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思*课体系,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开展“时事新闻课”,培养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推进“三早”育苗工程,成立高中青年*校、初中团校和小学少先队大讲堂所,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校园。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 的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城区93所学校累计7.5万中小学生参加冰雪课。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中,全市创建了 冰雪、足球、篮球、排球等特色学校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所。体育测试被纳入中考计分项目,体育课被主流学科占用的现象从此一去不返。 吉林市在重点高中招生中增加体育、艺术、美术、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艺术节学生参与度全覆盖,社会实践、研学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在一项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被日益“稀释”,素质教育的“味道”被越调越浓。 市 中学“微视频制作”选修课 “为升学而教”蝶变为“为一生奠基”。升入高中后,读书郎(女)们经常被家长告知:“把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市高中教育理念已华丽转身,从过去的“一切为了高考”,正在向“为了学生的一生奠基”而转变。 “一元主导,多元融合”成为新的教育模式。高一年级开始设立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探索自身,自我定位;帮助学生找准方向,确定目标;帮助学生提前规划,降低生涯风险。对学生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与学生心灵 ,缓解成长焦虑、考试焦虑,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蓬勃兴起的各类学生社团,文化社团、艺术社团、科技社团、学术社团……不仅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了校园生活,更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中,发现了自身潜能,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刘林从吉林一中毕业后,升入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学习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阶段成绩优异,他说自己对于专业不是“零基础”,在高中读书时,就参加了校园电视台的社团活动,学习了微视频制作,升入本科后感觉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多元融合”的教育并没有影响到主流学科的学习,反而促其提升。回观连续几年的高考升学,尽管频频经历疫情的干扰,却丝毫没有改变持续攀升的斐然成绩。年吉林市升入本科、重点本科学生的占比又一次实现跨越式提升,“考”证了不断提质提优的教育教学品质。 市实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纠正“小学化”,还给幼儿“快乐童年”。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拔苗助长,教孩子识字,教孩子算术,正常的启蒙教育曾一度演变成“幼升小”。 为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变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吉林市教育局变“重视”为“行动”,开展“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零起点”教学未落实到位,校外培训机构未规范开展等问题进行专项督导,15项任务清单的落实,还给了幼儿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轻松从幼儿园走向小学。吉林市实验幼儿园的毕业生家长贾女士颇有感触,她说,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三年,虽然没有学拼音,没有背古诗,但幼儿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拥有了快乐童年,更在快乐中掌握了各种生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吉林信息工程学校承办“国赛”现场 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伴随着年招生工作的结束,吉林市多所职业学校欣喜地表示,今年招生形势不错,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职业教育逐渐“香起来”“热起来”,背后是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吉林市紧密围绕全市产业规划调整布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所中职学校全部入驻职业教育园区并根据专业特色完成整合。年,新成立两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职院校“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全部招生计划。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国家验收,形成的“一校一例”典型案例,被教育部收录。全市8所中职学校全部入围全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数量占比居各市州之首;28个专业群入选全省“中职学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与长春市持平。成为“全省中职技能大赛竞赛基地”并接连获得 成绩。吉林信息工程学校连续两年高水平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通讯与控制”专业赛项,填补了吉林省中职学校承办“国赛”的空白。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职业学校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已达到14家,汇聚合作企业余家。全市13所中职学校获批48个全国“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位居全省前列。技能培养与教学管理并行,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对口升学喜讯频传,始终保持%的高位。 吉林市职业教育跨过优质办学这道“硬杠杠”,越来越多的家长转变了观念,逐渐认识到,换一条赛道,孩子有可能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适合的教育才是 的教育。 公平普惠开拓新局面 十年奋进路上,吉林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人民群众需求、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化民忧、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绩。新的发展阶段,吉林市教育立足新目标、新任务,向着更加公平普惠的目标迈进,努力开拓教育发展新局面。 原址改扩建的高新区实验小学(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高新校区) 新时代,新规划,入园入学不再难。曾经,一个场景深深刺痛人们的心灵:折叠床、被褥、长长的队伍,几百名家长在一所幼儿园外驻守一整夜,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 *的十八大以来,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提质量,我国不断出台学前教育相关*策与文件。吉林市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持续启动重大项目,调整幼儿园办园结构,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完善三年保教学制。十年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增加幼儿保教学位0个,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33%,比年提高27.03个百分点。全市目前已形成了公办园为龙头、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新建小区集中的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被提上日程。吉林市加快义务教育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多种方式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由一所农村小学异地改扩建的昌邑区实验学校、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原址改扩建的高新区实验小学、新建的丰满区东山实验学校的陆续落成,有效解决了江城百姓“入学难”“上学远”的难题。 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吉林市 切中特殊群体入学“痛点”问题出*策,从源头上控制失学辍学。“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保证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就读;按照“一人一案”、普特融合的方式,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随班就读。辍学保学系统性的长效机制,让义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年,原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原吉林市万信九年制学校、原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三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后,入学新生和原在校学生均享受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策,不再收取学费。家长笑了,发自内心为教育公平、普惠跨越式步伐点赞。 市第五中学级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现场会 新形势,新标准,“阳光教育”再发力。曾经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孩子上学问题:升学的烦恼、择校的困扰、分班的担忧、分座的顾虑,从“阳光入学”“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阳光分座”这一系列阳光教育行动实施那刻起,被陆续解决。阳光行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吉林市教育逐渐走上了公平发展之路。 今天,教育公平进入到一个洒满阳光的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意味着新课题新难题,在今年吉林市反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吉林市教育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修改招生软件系统,分析生源情况,如期完成“小升初”“幼升小”网上报名。“遇到问题绝不回避,积极主动解决难题,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这是吉林市教育局杨凌云局长面对教育热点难题的态度。今年,针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