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医院心身科副主任。 ①天眼新闻:心理危机干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和作用? 李莎莎:疫情可能导致公众焦虑、患者恐惧、医务人员耗竭等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和对特殊人群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帮助公众科学、理性地对待疫情,促进社会稳定。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建委第一时间下发了《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如何组织、如何开展、目标人群的确定、分级干预要点等等内容加以规范和指导。 ②天眼新闻:我省目前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形式、支持渠道和方式? 李莎莎:我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是在省卫建委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开展,《贵州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对疫情中六类人群的分级干预方法,组建了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立了省、市、县各级现场心理救援队伍和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对疫情影响下的各级人群开展了协同有序的心理援助,比如在救治现场对确诊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开展的个体或团体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网络问诊等形式解答公众疑虑、缓解公众恐慌,通过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新闻媒体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以化解公众恐慌、引导公众正确调整情绪和心理等。 ③天眼新闻:心理危机干预具体能提供哪些方面的援助? 李莎莎:一是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二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或群体危机事件;三是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为大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四是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④天眼新闻: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对象有哪些?主要针对哪些群体? 李莎莎:此次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将各类人群按照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分为四级人群: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⑤天眼新闻:新冠肺炎可能导致的急性心理症状有哪些? 李莎莎:新冠肺炎引发的心理危机与以往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都有所不同,按照以往危机干预经验可以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公众而言是一种高强度的紧张性生活事件,在这样一种应激状态下,人们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担心、害怕、失眠或多种躯体不适。 在危机状态下,人们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常常是适度的、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也是合理的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控制和最终解除,这些身心反应都会自行缓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反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甚至达到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医学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当下疫情引发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或不同人群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 ⑥天眼新闻:普通民众最常见的恐慌背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莎莎: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本身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疫情初期对病*的特性还未掌握,且疾病传播途径不明、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这些都会导致公众对疾病产生恐慌情绪、对疫情是否能得到有效防控产生担忧。 此外,当今社会公众接收信息来源的渠道十分丰富,各种媒体对疫情信息的全天候全方位报道造成了“信息轰炸”和不确定性增加,公众在信息选择上无所适从也会引发恐慌情绪。 ⑦天眼新闻:当前有哪些群体是需要更加重视的? 李莎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是此次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人群,除了要更多 一线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是冲在最前方冲锋陷阵的人群,承受了巨大的心身压力,他们可能出现以下心理问题:缺少休息时间、工作强度大,出现职业耗竭;过分担心自己或同事被病*感染;为家人和亲属担心,为自己不能照顾家人而自责;为自己不能救助所有患者而内疚自责、甚至产生绝望感和无价值感;无法接纳自己的脆弱和负性情绪,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难堪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我们要用专业规范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帮助医护人员减轻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⑧天眼新闻:针对普通民众,有哪些关于心理建设的建议? 李莎莎:首先,积极调整自我认知,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有助于我们适应挑战,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要接纳我们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变化,学会缓解自身紧张情绪的一些放松方法。 其次,科学认识疫情,理性 第三,采取正确的行为策略,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还在家隔离,那可以把隔离当作一次短暂的休假来对待,读书学习、做些室内运动,学习某项知识与技能等理性科学地规划隔离期间的生活。 第四,寻求社会支持。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主题丰富不仅仅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通过电话或视频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都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当自我心理调适困难时亦可拨打心理干预热线或寻求在线专业咨询以得到科学合理建议,必要时到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就诊,由专科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苏颉 编辑刘思博 编审李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33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