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小事办不好成大事,职场老手差点被免职 上周,集团召开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司办公室主任老何因为小事没办好差点被免职。 ①老何在三天前,当面报告负责安全管理的副总B参加会议,B也知道此事。但开会前一天,老何忘记提醒了,B因为临时家里有事也给忘了。董事长A责怪B,B怪罪老何为什么不提醒他一下。 ②会议现场,董事长的座位牌打错了。A姓郎,结果办公室文员小张把郎总的名字打成了郞总,这两个字拼音一样,但是有点区别。结果,A大发脾气。 ③开会前十分钟,投影仪遥控器坏了。投影仪又挂在三米高的屋顶上,老何临时找梯子才手工打开,会议晚了十五分钟。 会议结束后,A在现场大声批评老何,让他回去写检查,写不好就把他免了。 我就在会议现场,老何作为一名老办公室主任,竟然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在是让人不可理喻。 为什么职场上经常会在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小事上栽跟头呢? 在工作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面对重要工作时,我们主观上会保持高度警惕,反而不容易出问题。越是小事情,越容易出问题。按道理讲不应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事实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①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就像案例中的老何,组织电视电话会议已经轻车熟路了,对于会场保障的各项检查就不像以前那么细致了。以前不出问题,并不代表现在不出问题。现在不出问题,并不代表将来不出问题。 ②工作中的同理心在作怪 老何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的认为会议这么重要,B肯定也会认为很重要,会把这件事情记在心上,结果B却忘了。职场上,站在自己的立场推测别人是大忌,结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③信任永远代替不了检查监督 职场老手通常都会带新人工作,检查工作并不是给他们找茬,而是更好地保护他们,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否则,就像案例中的那样,问题虽然是下属出的,但老何肯定也得承担责任。 职场上,面对这些容易“踩雷”的小事情,怎样才能避免栽跟头呢? :建立错误笔记本,运用“类推思维”,分析问题原因,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工作中,避免犯错误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建立错误笔记本。把犯的所有错误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经常看一看,就会提醒自己少犯此类错误。我的错误笔记本就是按照如下分类的: ①会务错误 会务的整体流程,从开始承办会议到会议结束的每个环节都记在本子上。对自己曾经犯的错误,比如:话筒忘记调试、茶水忘记准备、座位摆放顺序错误、忘记领导通知等所有犯过的错误都一一写上,严重错误还会用红笔重点标记。 ②文字错误 给领导写的讲话稿、总结报告、大会发言等文字材料,记录出现的语句不通顺、错漏字、页码顺序不对、少页漏页等等错误。 ③行*错误 比如,单位发票和差旅费的报销制度非常繁琐,需要好几个领导签字,我就将易错的地方标记清楚。还有,向领导传阅文件要按照职务由低到高的顺序,不能越级传阅等等。 ④其他错误 比如,领导问自己一个数据,没有答出来;进领导办公室,忘记敲门;领导暗示自己,我却没有领会意图等等这些无法归类的小事,统一作为其他错误。 建立错误笔记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错误产生背后的心理动机。 类推思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主要意思是,根据类似的事物进行推论,也就是学会向相似的事物“借鉴”,抽象出共同点,然后再作用于其他具体的事务中。 运用类推思维分析错误原因要把握两个关键方面: ①从不同领域的问题中抽象出共同原因 有些错误分属于会务、文字等不同领域,但可以从问题的背后抽象出错误的共同原因。比如,因为思想不够重视、主观臆断、经验主义错误、流程不清楚等等。 ②将共同原因再反作用于类似的具体事务上 找出共同原因后,下次再干具体类似事务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曾经犯错误的原因,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以前相同的错误,同一个坑不要跳进去两次。 第二:运用“时间管理矩阵”,解决大脑中信息混乱、条例不清晰或者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每天公司的早交班会上,领导都会布置一大堆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零散的小事。比如:公司需要做条标语、三楼的灯找人维修、四楼的下水道堵了、把纸质文档转换为word文档等等,这些小事看似不难,但是真干起来确实很耗费人精力。 上周的一天,我就被布置了10件小事,每件事之间都没有关联性,而且每件事看似都需要马上去做。但是下午下班时我完成了8件,秘诀就是运用时间管理矩阵。 击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图所示。 象限:重要又紧急的事 象限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大局。有时候,你认为这项工作可以缓一缓,但是你的领导却认为非常重要而且紧急,所以千万不能对 象限的工作产生误判。 我的通常做法,就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观察自己的领导。 比如:领导在布置这些小事时,描述语句数量多少、说的时间长短、语气大小、有没有反复强调、有没有说这事非常重要等等,只要稍加留心你就能判断出哪些工作是 象限的。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第二象限是相对于 象限说的。重要性可能都一样,但是区别就在于,今天干完,领导不会问;今天不干,领导可能也不会问。 判断哪些是重要而又不紧急的事,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经验、智慧和判断能力的。有三个小方法可以用一下。 ①自己判断;②寻求同事帮助;③见缝插针咨询布置工作的人。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至少综合运用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千万不可擅自做主,因为有时真理并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要多听听别人意见。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表面看似 象限,因为有些事情紧急,会让你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 临时组织的小型会议、同事让你去帮忙找个资料、突然来了一位重要朋友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你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 象限,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第四象限: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这个象限的工作属于今天做也可以、明天做也可以,甚至不做也可以,因为事情的属性决定了做不做都不影响大局。 做了只会锦上添个小花,不做也不会有人对你上纲上线。遇上这样的事情,自己根据时间情况,灵活把握就行。 以后大家再干很多的小事时,不妨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这四个象限,根据事情的紧急重要程度排出顺序,合理分配工作完成时间。 运用时间管理矩阵确定小事完成的顺序,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和第四象限出问题的概率不大 象限因为事情重要,所以我们一般会更加重视和上心,出现错误的情况较少。第四象限由于事情干不干都不重要,所以也不会出问题。 ②很多人容易栽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事情上 第二象限的事情,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为重要又紧急的。第三象限的事情,虽然不重要,但是紧急程度高,处理不好就会让领导认为你干工作很拖沓、关键时刻紧张不起来。 第三:认真做好每天工作记录,将每天的小事记在媒介载体上,发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作用 工作中,很多交待的小事,不要仅仅靠大脑去记,大脑一忙起来,很容易遗忘的。所以,要及时把工作记在媒介载体上,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误事漏事。 有这么几个好方法可以试一下: ①工作记在笔记本上 就像上周,领导交给了我10件小事,而且每件事之间都没有关联性,我就按照时间管理矩阵区分好后,把工作记在笔记本上,干完一件划去一件,既没有漏事,也没有误事,工作效率还非常高。 ②用好手机备忘录 手机已经成为日常办公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很多工作有时都是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