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作者:戈多

内耗,可能是继“内卷”之后,又一个让全社会为之共鸣的“群体心理”。

看过二舅视频,你的精神内耗治好了吗?

无论答案是或否,你都不能否认,“内耗”这个概念火了,就连一向对它闻所未闻的朋友,可能也想要翻看一眼《内耗自救指南》。而内耗,可能是继“内卷”之后,又一个让全社会为之共鸣的“群体心理”。

其实,早在“二舅”之前,“内耗”就曾是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并且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帖子和视频——“停止内耗,成年人真正的顶配”“拒绝内耗,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消除内耗,就像是时代大病中的一剂解药,有了它,仿佛自身的一切问题都会痊愈。

那么,究竟何为内耗?

有博主给出一句话总结:内心戏太多,就是一种内耗。换言之,所有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犹豫、纠结、自责,统统都能被划入“内耗”的范畴,甚至有不少文章声称,拖垮我们人生的,都是这些看不见的内耗。

内耗,可能是继“内卷”之后,又一个让全社会为之共鸣的“群体心理”。/视频截图

然而,“内耗”真的能够在心理学中找到其对应的研究和理论吗?当代人的精神困境,真的可以用“反内耗”的方法来解决吗?

对此,新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伦敦大学学院UCL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严艺家,我们发现,拆解了舆论场中的“内耗”一词,也许你会惊讶于,这不仅是一个披着心理学外衣的鸡汤套路,还可能是一个被成功学“玩转”的营销概念。

“内耗”一词,不仅是一个披着心理学外衣的鸡汤套路,还可能是一个被成功学“玩转”的营销概念。/《情深深雨蒙蒙》

“内耗”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当我们谈论内耗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胡思乱想?想得太多?无意义的内心纠结?还是阻碍行动力的思考?

如果围观当下与“内耗”相关的讨论,你也许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明晰的定义,因为内耗一词的外延,就像滚雪球一样,在人们的呼声中,越滚越大。

根据心理咨询师严艺家的介绍,目前,“内耗”这一中文概念很难在心理学上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研究,最接近内耗一词的心理学概念,是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usanNolen-Hoeksema提出的“反刍思维”(rumination);如果放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英文的“consuming”(消耗精力的)与其意思相近。

二级心理咨询师、伦敦大学学院UCL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严艺家老师。/受访者提供

根据Nolen-Hoeksema的理论,人的大脑有时候就像胃一样,会对过去的记忆进行反复的“咀嚼”。其中,对于那些消极记忆、负面想法的过度回味,就可以被称为“反刍思维”,当然,这种思考必须是被动且重复的,而且会导致个体再次陷入消极的行径中、无法自拔。

和反刍相对的,是适度的“反思”(self-reflection)。不过,反思拥有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它有助于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规律、了解自我,而不仅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3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