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境保护和碳中和日趋重视,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业界寄予厚望,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环境友好且无碳排放等诸多优点,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氢能又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值得一提的是,绿色氢能入选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 然而,氢能的制取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项挑战,如何实现经济、高效、绿色、便捷的氢能供应目标?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AEM)法何时才能进入可商业化阶段?碱性电解制氢(ALK)未来是否仍是主流工艺?国产自主的质子交换膜是否已经成熟?为探究以上问题,12月1日,以“能源新路线探究之‘氢能制取’”为主题的第二期络绎科学产学研开放麦活动在线举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长聘教授王保国、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山、险峰长青投资副总裁杨润心、刻沃刻科技创始人易建华、中科创星高级投资经理王玮旸等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围绕氢能制取的技术发展现状、生产工艺、瓶颈突破以及商业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近20年来,王保国课题组围绕膜分离和电化学工程的交叉领域研究,发展电化学工程学科,聚焦碱性膜电解水制氢、全钒液流电池、锌/空气电池材料与装备技术。此次活动首先介绍了电解水制氢的一系列技术路线,如碱性水溶液电解、质子交换膜电解、固体氧化物膜电解、碱性膜电解、酸碱双性膜电解等。在王保国看来,碱性膜电解水制氢具有一系列技术优势,“首先,能够快速启停,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其次,无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突破资源制约,降低造价;最后,能够提高电流密度,在降低造价的同时减少能耗。”王保国同时也期望能够找到更多业内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碱性膜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往是炼油,今后的目标是‘炼水’,让水和阳光变成明天的‘石油’。”作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入选者之一,罗景山长期从事光电催化能源材料和器件研究,现阶段他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水分解制氢、二氧化碳还原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围绕氢能产业端,易建华介绍道,“目前公司专注于开发碱性膜制氢中的复合隔膜,产品已经过小试、中试,预计明年2月复合隔膜最大尺寸可扩展到2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他看来,材料是制约技术发展的核心关键之一,具体到碱性膜制氢中的隔膜材料未来拥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杨润心曾就职于百度集团战略部和埃森哲咨询公司,长期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67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