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0811/4445748.html 本人先后接受了四名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咨询过程中的体验感还好,至少情绪有所稳定。咨询也是在咨询师询问我是否可以终止后结束的,当时觉得没有什么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但在结束咨询脱离环境后,反而觉得问题更加严重。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经验不够还是其他原因? 心理成长其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自内而外的改变。 问题干预、症状缓解型咨询可能经由较短时间发生变化,但内心的触动和转化却不容易。实际咨询工作中,需要穿透现实困境的阻遏,需要在防御的缝隙中有点点转化。积累到质变。 心理成长是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 有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好了,但是过一段时间还会陷入低谷,如此周而复始。但是每一次都会整体提升,低谷期的情绪反应逐渐减弱,自己的力量逐渐增强。 心理咨询疗愈过程在咨访关系中逐渐打开自己、信任自己、情绪自由流动、随心所欲表达、被看到、被理解、被确认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经由创伤情景时的被支持和疗愈,更是自己开心时刻的共鸣和陪伴,尴尬时刻的理解和转化,恐惧时刻获得力量,迷茫时刻有方向。 要到达这样的咨询联盟,其实很需要时间。 需要双方的投入和付出。 当访客带着理想化,和渴望关系的投注和咨询师开始工作时,往往会因“矫正性情感反应”,出现短暂快速的良好感觉变化,但这是表层的。事实上,随着咨询的进展,过去遗失的情感体验会进一步渴望、对咨询师的在意和关系中的扰动也会开始敏感,最终对咨询师由理想化褪色而内化,更加相信自己,确信自己的过程。 咨询关系开始可能由依赖、依托开始,但好的咨询,往往是最终访客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平等的和咨询师对话,并信任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话语表达,也能信任自己的情绪并从中领悟。 好转有两种。 一种是来自意识层面的,认为自己好了,但有时会有模糊的担心恐惧,认为自己可能复发,并对创伤反应有回避,这并没有完成深度咨询疗愈;一种是来自潜意识层面的,会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好了,并且即使有意识层面的担心也不畏惧,心底是安心和踏实的。 这与咨询目标和咨询学派有关系。 除此以外,当提及分离时,也可能会发生分离焦虑和分离创伤。这种分离感激活了过往的不安全感,导致咨询结束后出现新的心理议题,这也是继续修通自己好的时刻。所以,可以继续就结束后自己的反应去跟自己的咨询师继续交流。 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高度会决定咨询的深度和广度。 如咨询师自己未修通分离议题、或者自己所受训的体系不能工作关系创伤,那就尽快换一位咨询师。 很多时候,真正的成长需要打破自己习惯的模式,一个人很难真正成长的原因是过往的模式很固化。继续出现原来的困扰,可能是自己过于防御,在咨询中没有真正打开自己,或者是还未到打开自己的时机,获得了一些表面支持,并没有完成转化。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每位访客是不同的,当他们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咨询,过快和过慢都是不妥的,咨询师能跟随上访客的节奏,进入同频和同行,是比较好的咨询节奏。 尤其是探索领悟型咨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3326.html |